
吴堡:“千万工程”促振兴,美了山村富了民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10 01:30:09 编辑:康敬卓 责编:王丹
近年来,吴堡县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典范”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乡村现代化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新飞跃。
人居环境提“颜”:
“绣花功夫”绘就幸福底色
走进吴堡县辛家沟镇深砭墕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几位老人正坐在新建的广场上唠着家常。
来到村民霍保国家,庭院里爬山虎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院子角落的“微花园”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我们村子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家家户户的房子周围全部种上了花花草草,还有葡萄、杏、桃。”霍保国说。
“小家美”带动“乡村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近年来,深砭墕村狠抓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逐步探索出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果园菜园、太阳能洗澡、路灯、宽带、卫生厕所、集雨场、集雨窖、自来水、入户路硬化“十位一体”的农户庭院建设模式,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两委”阵地、文化广场、卫生室、幸福院等基础设施,用“绣花功夫”绘就了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今后我们还将着眼于乡村绿色发展,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努力将深砭墕村打造成清爽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美丽乡村,实现乡村的高效能治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民的高品质生活。”深砭墕村驻村第一书记孙文成说。
特色产业增“值”:
联村共建激活富民引擎
来到位于宋家川街道的达连坡村,黄土沟壑间,现代化猪舍与青翠梨园构成了一幅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占地6亩的自动化养猪场内,智能饲喂系统根据生猪生长阶段精准投料,膘肥体壮的生猪在特制漏缝地板上悠然踱步,猪舍旁的有机肥处理设备在轰鸣声中将粪污转化为“黑色养料”,通过地下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山下的青梨基地,实现了产业间的绿色循环。
梨园中,棵棵梨树整齐地排列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间,工人们穿梭其间,一边修剪枝叶,一边对梨树的长势进行观察。这片占地1457亩的青梨基地每年为市场输送大量高品质的吴堡青梨,青梨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基地不仅壮大了我们村集体经济,同时也为村里的30多户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达标。”达连坡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晨伟说。
目前,达连坡村采用“支部+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托管+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青梨示范园、自动化养猪场、挂面加工厂等七大产业链条,并成功打造吴堡县青梨种植标杆村。
公共服务暖“心”:
资源下沉完善服务体系
吴堡县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农村基本服务和治理体系。探索“农村幸福院+康养理疗”新模式,新建或改建农村幸福院106所,直接受益2400余人。创新推行“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建成县镇村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养老数字大喇叭、安全监控等贴心服务。持续增加传统文化产品供给,以村为单位开展为老年人集体过生日、文明新风表彰、非遗技艺培训推广等文化服务,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我们将持续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紧盯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聚焦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努力形成‘建好一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吴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白尧说。
记者 姬洲僕 闫宇涛 李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