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德县以光伏产业激活闲置资源,点亮乡村振兴路——荒地变“金坡” “阳光”生效益
来源: 时间:2025-09-06 10:20:53 编辑:康敬卓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9月1日傍晚,绥德县名州镇马连沟村后山坡上,连片的光伏发电板在夕阳余晖中映射出耀眼光芒。这片曾因坡陡路偏而闲置四十余年的荒地,不仅成了村集体的稳定收益源,更让村民多了务工增收的新渠道。“荒山地‘活’起来了!”望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马连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建雄说。
在崔家湾镇西兴村,光伏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样显著。西兴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过去村里产业单一,集体和村民增收总绕不开“渠道窄”的难题。 2024年,绥德县在该村落地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流转335亩闲置山坡地,近百户群众享受到了土地流转收益。“荒坡变‘光伏田’,不仅盘活了沉睡的资源,更给村民的日子添了盼头。”西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崔庆友说。
这些变化,正是绥德县以“千村光伏”项目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绥德县创新采用“联村共建”模式,瞄准闲置荒地资源,通过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注入绿色发展动能。目前,该县布局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9兆瓦,分布在名州镇、崔家湾镇两个乡镇,总占地达700亩,其中名州镇地块装机容量10.45兆瓦,崔家湾镇地块8.55兆瓦,建成后将升压至10千伏分块并网接入国家电网,实现清洁电力高效利用。
在推进光伏发电产业过程中,绥德县始终坚守“不占耕地、用好荒地”的原则,优先选择县域内偏远、不适宜耕种但光照条件优越的地块,既保障了耕地安全,又最大化利用了自然资源。面对这类地块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物资运输难、技术要求高等多重挑战,该县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调配专业技术力量驻场作业等方式攻克难题。目前,所有电站已顺利完成光伏组件安装、线路铺设等关键工程,具备并网发电接入条件,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实现并网发电。
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剑介绍,全县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6080万元,覆盖崔家湾镇、名州镇95个村。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国家电力系统提供清洁可持续能源,更能为县域内村集体和村民开辟稳定增收渠道,为全县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目前,绥德县已建成扶贫光伏、千村光伏、中央扶持村集体发展光伏等多类型发电站,惠及200多个行政村。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第二批“千村光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用地选址、土地流转、立项、勘察设计、预算评审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按照规划,第二批项目完工后,全县339个行政村将实现光伏发电项目全覆盖,让“阳光收益”照亮更多乡村振兴道路。
通讯员 刘涛 耿冯 薛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