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路网贯通发展“硬骨架”,多元融合筑牢民生“幸福路”,“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网”,定边县——织密交通路网 铺就幸福坦途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18 09:51:32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立体交通穿越白于山
建设“四好农村路” 通讯员 卢云云 摄
通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道路便捷畅通
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铁路迈入动车时代,航空枢纽破土筑基,公路总里程突破4600公里,运输服务网覆盖城乡末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近年来,定边县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逾22亿元,实施重大项目28个。一条条“幸福路”在定边大地不断延伸、交织,交通的深刻变革正铺就高质量发展通途。
动脉通衢 立体路网贯通发展“硬骨架”
2024年6月15日,D字头“复兴号”列车首次驶出定边站台,满载着408名乘客,向着古都西安疾驰而去。这一刻,标志着定边正式迈入动车时代,也掀开了该县交通运输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不仅是一条铁路线的延伸,更是一条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大动脉”。
交通之变,正在重塑定边人民的时空观念。如今,列车每日往返一次,年输送旅客超20万人次,延安、绥德、靖边三地被纳入“5小时生活圈”。
动车的飞驰,拉开了全县立体交通网加速构建的序幕。定边4C民用机场的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 2024年8月,这座总投资8.89亿元、定位为支线兼顾通航的机场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25年5月,项目已完成投资3.87亿元。机场建成投运后,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航线将辐射北京、西安等枢纽城市,远期更将延伸至上海、广州。尤为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服务陕甘宁蒙四省区航空运输的重要节点,辐射半径150公里内约129万人口,为未来发展通用航空、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区域“毛细血管”的公路网,同样日新月异。定边在公路建设上持续发力,累计投资14.6亿元,完成新建、改建三级以上公路195公里,打通通村组水泥路1175公里,实现711个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已突破4600公里。
2024年,全县农产品外运量同比增长23%,物流成本下降18%。新建的一级汽车客运站整合资源,年发车7万班次,客运量达70万人次,服务范围辐射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周边地区。
从高速公路主动脉到通村公路微循环,定边“六横五纵”的公路“主骨架”和不断延伸的“神经末梢”,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高效便捷的地面交通网。
服务提质 多元融合筑牢民生“幸福路”
清晨7时,家住定边县人民路的市民张梅从容地踏上新开通的5路公交车。张梅感慨:“出了小区就是公交站,直接到单位门口。最方便的是这条线连着县医院、第五小学和几个大社区,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
5路公交车的通行,是定边县今年公共交通发展的关键成果之一。 2025年,该县实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提升发展项目,成立县公共交通公司,采取公车公营模式,配合公交补贴考核机制,不仅让公交运营更稳定,也让群众出行更便捷高效。
公交在城区织密网络,客运班线则向乡村深处不断延展。在定边县一级汽车客运站,发往白泥井、杨井等镇村的客车整装待发。“十四五”期间,定边县累计投入343万元补贴通村客运,290万元支持汽车客运站运营,将通客车成果牢牢巩固在全县行政村和集中移民搬迁点。城乡客运体系的“底子”厚实了,脉络便更加通畅:全县145辆客运车辆穿梭于34条城际与通村班线之间,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出行网络;4条个性化定制班线则精准满足定边往来榆林、银川、吴起等地旅客的出行需求。
提质增效的脚步,还延伸至城乡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快递进村”战略之下,11家邮政快递企业、124个末端服务网点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县的快递网络,每天1.9万件快递抵达乡村街巷,为乡村振兴注入流通之力。“交邮融合”探索正在尝试:通村客车与快递包裹并行,开辟出乡村双向流动新模式。这种融合不仅降低了农村快递物流成本,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
服务升级还需强效治理来筑牢交通秩序的根基。今年,定边智慧交通监测中心即将投用,还将淘汰230辆高排放柴油货车,推动出租车、网约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公交、客运、物流、治理的协同升级,共同筑牢了定边城乡融合发展的民生“幸福路”。
精耕细作“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网”
行驶在获评全市“最美农村路”的定边城防路,沿线农田舒展、村落静美。两侧“城防林”如碧色长廊,平整崭新的路面,尽显“四好农村路”风采。
“运粮运菜、进城看病,路好走了,人也觉得敞亮了!”白泥井镇衣食梁村辣椒种植户边万宝看着满载辣椒的货车车厢说,“以前路窄坑多,辣椒难运出去,客商的车进不来;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大卡车直接就能开到地头,销售方便多了。”畅通的不仅是出行之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路畅方能百业兴。近年来,定边县打造市级美丽农村路150公里,累计创建市级示范乡镇10个、市级“最美农村路”2条。 2022年,定边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路网基础。
建好是基础,管好养好方能行稳致远。护路员杨宏儒的日常工作,正是农村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生动诠释。每天,杨宏儒沿着辖区农村公路缓步巡查,清除边坡杂草,疏通生态排水沟。他身后,“渗、蓄、排”一体化的立体排水系统将雨季水毁隐患化解于无形。
“全县300多名护路员,就是农村公路的‘健康管家’。”定边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农村公路养护发展中心负责人夏亮介绍。在定边,300余名护路员是三级“路长制”的坚实根基与“神经末梢”:县长任总路长,分管副县长任县级路长,19名乡镇长任乡级路长,185名村委会主任任村级路长。坚持开展日常养护、路域环境整治。通过推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80余条县乡道沿线植树增绿,路域环境从“畅通”向“畅安舒美”蜕变。
精细化养护的实现,得益于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定边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日常委托专业公司管护,以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落实专项经费,将路域环境整治由“上级要求”内化为“乡镇行动”。2024年,定边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比例提升至83%,县乡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全县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跃居榆林市前列。
“十四五”期间,定边县累计投资3.84亿元用于养护工程,363公里“伤痕”路段重获“新生”,520公里村道加装“生命防护栏”,8座危桥改造竣工。这些举措,为农村公路这张“振兴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今年,定边县将以“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为总目标,在提档升级、规范管理、优质养护、高效运营上协同发力。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叶子摄)
记者 叶子 通讯员 乔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