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真情帮扶实干暖心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21 22:26:32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家里又攒下了几盘土鸡蛋,谁要买了说一声。”“大棚里的西红柿这两天生虫了,不知啥原因。”……

近日,绥德县崔家湾镇纸房沟村第一书记胡云像往常一样穿梭于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村民们熟络地与他打着招呼,胡云一边忙着热情回应,一边拿出小本子,将大家的问题与需求逐一记下。

2021年6月,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干部胡云来到纸房沟村加入驻村工作队,两年后任第一书记。如何更好推动纸房沟村的发展,是胡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盘活闲置大棚,“沉睡资源”焕发生机

“初到村里,我发现村里的14座设施大棚大部分都处于荒废闲置状态,村里虽有富硒红薯、景观苗木等特色产业,但产品单一,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老路子。”胡云说,“必须让‘沉睡资源’焕发生机。”为了找到破解之法,胡云与纸房沟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议,决定引入无土栽培技术,实施“移动果园”项目,聚力发展普罗旺斯西红柿、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

“没想到不用土也能种出西红柿!驻村工作队不仅给大家传授了种植技术,还提供了免费的滴灌带、水溶肥,并且给我们的农产品找到了销路。”纸坊沟村大棚种植户韩红飞说。

此外,“移动果园”示范大棚也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樱桃、吊干杏、景观树等被引进,村民可免费领回家管护,每棵小树还有种植补贴。如今,小小的盆栽“移动果园”不仅是村民增收的新路径,还美化了庭院环境。

深挖历史资源,文化赋能产业增效

纸房沟村是宋代名将、蕲王韩世忠的故里,如何挖掘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了找到答案,胡云多方奔走,与同事商议,请教专家。一天,他坐在田埂上,望着碧波荡漾的农田,突然想到:“何不利用蕲王的历史故事,打造农产品品牌呢!”

2022年2月,绥德县蕲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原来的红薯、火龙果、小米等7项35类农副产品统一拥有“蕲王故里”品牌,售价比之前大幅提升。

标的注册提升了村民的品牌意识,保障了产品质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如今,以文带旅、以旅促农、以农振产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逐渐成型,并成功获批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打通市场脉络,惠农助销彰显担当

过去,村民种出好产品,却常常面临卖不上好价钱的困境。为了打开销售渠道,胡云同驻村工作队队员四处奔走找销路。如今,一辆辆载满农产品的大卡车,不断驶出村子,机关定点采购、企业签订长期订单、“线上采购+线下展销”等多种销售模式相继形成。截至目前,消费帮扶总额已超350万元。

打开胡云的驻村工作日志,记录着村里发展的点点滴滴:村里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海棠等新品种景观苗木示范基地;实施了美丽乡村山体绿化工程;启动建设传统文化展馆……

通讯员张丹耿冯贺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