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首页 >区县 >绥德县 >正文

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记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绥德县张家砭镇党委

发布日期:2023-03-27 00:04
0

近日,绥德县张家砭镇党委荣获省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我市仅有的2家集体之一。

张家砭镇是红色旅游名镇、交通枢纽重镇,是绥德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承载。近年来,该镇党委以“让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建设“城乡融合中心镇”为目标,高点定位、系统布局、示范引领、聚力突破,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去年,该镇还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17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抓联系17个行政村(社区)

干部队伍建设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张家砭镇在班子成员中树立团结信任、坦诚相待、务实敢为的团队价值观,班子集体“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通过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明确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职责分工。

据张家砭镇党委书记王腾龙介绍,班子成员每人挂帅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一项年度重点工作,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月份,同时推行“周例会、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切实保障每项工作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成效。目前,该镇17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抓联系17个行政村(社区),把党建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员,确保镇党委力量直接插到村党支部,以机制倒逼工作落实。

“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农民实现了从“耕者有其田”向“耕者有其股”的转变。

通过多年的连续作战,郝家桥村目前共建成山地生态苹果园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20座、拱棚40座,年存栏3000只湖羊养殖场、年存栏2300头生猪养殖场,装机500千瓦的光伏电站,形成了集现代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为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张家砭镇党政班子成员带领镇村两级干部连续奋斗,按照“红色旅游+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修建冷冻保鲜库1个、水塔2个,实现果保鲜、路上山、水到田,保障郝家桥村农业产业持续增产增收。

王腾龙表示,张家砭镇将聚焦乡村旅游和红色教育,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墙绘、乡村振兴主题墙绘等项目,创新建立“九九制+X”培训教育体系,使得郝家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乡村振兴楷模建设不断推进。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度进一步加深……张家砭镇以建设城乡融合镇为发展机遇,确定了“一主两翼三强四区”的发展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几年的发展,五里湾安置小区、张家砭安置小区、五里店安置小区、十里铺安置小区等一批重点移民小区陆续完工,既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此外,该镇还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黄家沟隧道、307国道、242国道等公路的建成通车,串联贯通了全镇大多数行政村,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了农产品的外销和村民的灵活就业。在城乡融合度上,滨河公路、恒大小学、三县供水、落雁砭大桥、清水沟大桥等一批县级重点项目在该镇落地并建成,使得城市框架进一步向镇域延伸,促进城乡融合。

建设美丽宜居平安镇

家坬、王家硷等7个村对主干道路进行绿化,森林抚育面积达2023亩;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河湖长制;对“散乱污”养殖户进行集中整治,并完成大理河流域养殖户的乱排乱放整治;投资492万元实施镇域内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无定河、大理河排污口反馈的31个问题进行整改……

近年来,张家砭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开展了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镇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七五”普法宣传,全面落实安全预防各项措施,积极开展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该镇白雁村、王家硷村还创建为民主法治示范村。

记者 强继霞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张倩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