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陕西省道德模范杨增叶:孤独坚守的乡村女教师

发布日期:2023-03-18 13:02
0

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获得者杨增叶,从1996年站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心与家乡的教育紧密地连在了一起,27年来,她在黄土高原深处的农村学校,从一百多名学生到一个学生,始终默默耕耘,孤独坚守。

15年的孤独坚守

阳春三月,陕北的气温还是忽高忽低,在横山区响水镇南塔小学,杨增叶像往常一样把教学转移到自己的宿舍里,打开空调,然后给自己唯一的学生曹雨凡开始一天的课程。曹雨凡今年上一年级,家住响水镇南塔村,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杨增叶负责曹雨凡的全科教学。

杨增叶1996年起在高圪垯小学教书,当时学校还有160多名学生,从2008年起,老师只剩下杨增叶一人。2020年起,学生也只剩一名,尽管只有两人,但每周的星期一,杨增叶仍然会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一起升国旗,然后领着学生跑步、做操、上课……直到2022年,高圪垯小学的最后一名学生毕业,杨增叶又被聘请到响水镇南塔小学教书。

“我们这里生活条件不好,山大沟深,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条件好一点的都把孩子送到镇上、县城甚至市区读书了,所以学生越来越少。”回想起十几年前校园里至少有几十名学生的热闹场景,杨增叶老师的神态里多少流露出些许落寞与无奈。

是老师也是“妈妈”

从1996年—2022年,杨增叶在高圪垯小学教学期间,老师从最初的4名降到一名,学生也从一百多名降到十几人甚至一人,她说:“半年里我都没敢进那几间闲置的教室,每当路过都要伤心难过!”再难过学校还得继续办下去,杨增叶把仅有的一间开课的教室重新布置,10张桌子分成4列,中间两列是学前班,两边分别是一年级和三年级。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杨增叶采用复式教学法。她先手把手教完学前班的课程,给学前班的学生布置作业;接下来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再继续教三年级的3个学生。

这些在村里上学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村里的老人说,如果没有杨增叶,那些娃娃肯定上不了学。因为离家远,孩子们每天的早饭和午饭都要在学校吃,于是杨增叶同时担任起“厨师”和“家长”的责任,给孩子们做饭、院子里种菜、梳洗喂饭、甚至从家里带来鸡蛋、洋芋等给孩子们改善伙食补充营养,这个全能型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是老师,更是“妈妈”。

27载无悔育桃李

如今59岁的杨增叶,头发花白,两只手明显肤色不同,高高的个子也略显佝偻,长期从事教学事业的她还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慢性病,站一天腿疼腰疼,有时候一步都挪不动,但是她从未因为生病的原因缺席过孩子们的一堂课。近几年,杨增叶先后获“榆林好人楷模”“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好人”和“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她带过的学生多次在县、乡统考中取得好成绩,有的考取了重点高中,有的考取了名牌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当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杨增叶都无比欣慰。

27年的教学生涯,15年的孤独坚守,让杨增叶的内心多了一些淡然,更有一份自然成长的坚持。“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也一直在减少,许多教学点撤并整合,能留下来教孩子的老师越来越少,而仅存下来的教学点也成了极少留守儿童上学唯一的选择。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失望。”杨增叶坚定地说。(记者 崔瑞妮)

本文来源:榆林传媒中心-榆林网编辑:张倩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