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一面之缘,念念不忘

发布日期:2023-03-17 16:36
0

余静

周末,我怀着无比激动且谦卑的心情参加了榆林传媒中心举办的“两报一刊”重点作者座谈会。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收获特别大,文学这团火在我心中也越燃越旺,期待不久的将来能硕果丰盈。

在榆林文学界我是一名新人,简历如同一张白纸,非作家也非作协会员,仅是一名“90后”文学爱好者。唯一可撑点门面的就是在省十七运诗歌散文征文中幸获二等奖,再就有幸在《榆林日报》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因此受邀参加座谈会,心中有几分窃喜,也对这次的“一面”多了几分期许。

一整天都是座谈讨论,我“孤独”地坐在专属座位上,四处扫视打量着。好多熟悉的名字涌入眼前,曹洁、惠建宁、霍竹山、鲁翰、张弛等,对我来说都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每次读文章,我都喜欢把作者好好“度量”一番,通过作品为他们画像,今日有缘一睹风采,可得倍加珍惜。

《榆林日报》我每日都要阅读,最喜欢、最期待的就是信天游副刊,这里是我知晓榆林文人、了解陕北文学最直接的园地,也是展现自我的平台。2018年《榆林日报》文化版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塞上古城遍开文明之花》,这是我参加“榆林好人”颁奖典礼后,感动于榆林这片厚沃的黄土地上孕育的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有感而发提笔颂咏。之后几年投稿断断续续,零碎发表了几篇。每当半夜翻开电子版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我都激动不已。第二日一大早就去找报纸,将载着我文学梦想的报纸收藏起来,永久留存。渐渐地,我的文章刊发频率变高了,我受到鼓舞,写作欲望强烈,心中根植的文学梦想愈深。

经常从报纸上看到曹洁老师的作品。她的文章优美舒适,每次拜读时我都会想象,是什么样的女子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字?现场看到曹老师的桌签,我很激动,一身绿色长裙,长发飘飘,优雅地走进来的一刹那,我就明白唯有优雅的女子才可笔下生花,写出优美灵动的文字。会间,曹老师走到我身旁温和地说:“原来你就是余静啊,一直想认识你。”她热情地加了我的微信,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拉你进榆阳区作协群。”曹老师是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能有缘结识她并获得认可,对我而言荣幸之至。

这次参会还认识了《榆林日报》文艺副刊的两位编辑,很多参会作家都不认识她们,就连活跃在榆林文坛的张弛老师都说常是电话联系,没见过本人。座谈会让作者与编辑有了“面缘”,对于我来说,真的很是感谢,是编辑让我的文章有机会被人知晓熟读,也是在编辑的打磨下我的作品更加光鲜亮丽。

与会人员有常年耕织文坛的作家,有教师、警察、水利和党政部门的公职人员,也有国企工人,有在家带娃的文学爱好者,也有白天为了生活奔波晚上做梦文学的打工仔,有青涩的面庞,也有中年的岁月沧桑,这群人因文学、文字而结缘相聚于此,聊文学、谈梦想,激起千层浪花,推涌着陕北文学这艘大船驶向载着诗和远方的阔海。

短短的一面之缘,匆忙结束,难以忘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雷惊蛰始,微雨众卉心。你看,那梦的种子正在冒尖呢。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张倩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