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砥砺前行绘新景 ——神木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发布日期:2023-03-15 09:10
0

能化企业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馆红碱淖景区治沙造林基地交通四通八达美丽神木

记者 宋艳霞

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今年,神木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大力实施“136”发展战略,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神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000元、22000元,增长8%、8.5%。

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神木市将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扎实开展县域经济提效行动,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牢牢稳住工业底盘。抓好新增煤炭产能释放,原煤产量达到3.35亿吨。加快电力补强,启动国能店塔热电联产等13个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增规上企业2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建立和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四张清单”滚动更新机制,做大做优项目储备库,争资总额不少于30亿元。

大力挖掘消费潜力。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实施商业设施提升工程,落实好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发放1亿元惠民电子消费券,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市镇村三级便民连锁商超。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和重大要素供给专项行动,保障项目建设良好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创建星级政务服务窗口,建成榆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神木分中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神木市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措施促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加快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化利用,新建10个绿色矿山。大力支持镁合金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成立兰炭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目标,推动神信新材料项目化工板块开工,金泰氯碱环保创新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出台支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一批示范引领项目实质性开工。完善通航产业园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通航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完成货运无人机试飞。做大做强信息产业集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文旅产业品位。统筹推进石峁申遗和5A级景区创建,编制杨家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方案,扩大二郎山景区范围,完善红碱淖配套服务设施,完成尔林兔大草原4A级景区及旅游品牌创建,建成野林托拉峡谷秘境体验游项目,盘活沿黄红色文旅资源,加快神木古城南北城墙发掘,高质量办好文化旅游节。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开辟对外开放通道,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积极参加丝博会、煤博会。链接秦创原创新资源,国资、能源、城投等国有企业在神木市(西安)科技创新中心设立研发机构。

打造美好幸福家园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对外展示的“金名片”,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今年,神木市将统筹兼顾提品质,打造美好幸福家园。

优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实施15个棚改片区和4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1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优化提升城市路网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杏花滩公园3A级景区提升,新建5个口袋公园,打造20个城市驿站,新增停车位2000个,改造旱厕800座。

推动重点镇有序发展。实施“一镇一策”行动计划,大柳塔、锦界、大保当、店塔、孙家岔解决过境道路的安全和污染问题,中鸡启动规划编制,高家堡、尔林兔建设文旅特色小镇,栏杆堡镇区开展3A级景区创建,发掘贺家川、沙峁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马镇、万镇、花石崖等沿黄镇聚力打造“一村一品”。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入推进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加强红碱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保护区生态移民。启动黄河流域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创建,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出台“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水资源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神木市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行田长制,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升级,壮大玉米、小杂粮、肉牛肉羊三大主导产业,启动农高区第二核心区建设,抓好“黄土天成·国香神木”区域公共品牌营销,开通运营直播带货平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安排资金1.9亿元,实施项目164个。全面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行动,发展高效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打造以工哺农、村企共赢新模式。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抓好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卫生厕所3000座。盘活城乡两场(厂)资产,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建“四好农村路”90公里,新建5G基站380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开展“双培双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神木市将扎实抓好民生保障事业,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持续推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产教融合,全面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增加学前段学位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出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传承好中医事业,提升市镇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设“健康神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奖励文艺精品创作,常态化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活动。探索建立体育中心市场化运维机制,积极组织参加高水准赛事活动。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布局养老机构。启动建设1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加强各类创业孵化示范园建设,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精准扩面,实施全民健康保。推进镇街社工服务站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王丹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