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首页 >新闻 >塞上风 >正文

塞上风 | 学习弘扬雷锋的“钉子精神”

发布日期:2023-03-14 10:09
0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钉子”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涵养“钻劲”“韧劲”“巧劲”,争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钉钉子”需要一股“钻劲”。雷锋同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用尽所有办法,甚至绞尽脑汁都要把它学懂弄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绊脚石,碰到很多硬骨头,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钻研,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略气魄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决心意志,敢于向问题亮剑,向矛盾发力,向困难开战,方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钉钉子”需要一股“韧劲”。雷锋同志对认准的事情能够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雷锋同志短暂的一生中,关于革命理论的学习心得笔记就有9本近20万字。作为党员干部,在现实工作中要学习雷锋同志身上的那股“韧劲”,做事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对于认准的事情,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钉牢一颗钉子再钉下一颗,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把小事做实、做细、做精、做优,确保人民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钉钉子”需要一股“巧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雷锋同志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善于在实践中找法子,觅良方。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使蛮力,要学会使用“巧劲”,遇到事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依葫芦画瓢,不照搬照抄,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

谢芳芳

本文来源:榆林传媒中心-榆林网编辑:王丹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