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首页 >新闻 >塞上风 >正文

塞上风 | 写在非遗年会之后

发布日期:2023-02-27 17:09
23

2月16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榆林开幕。年会将非遗展陈与非遗集市合为一体,打造了一个既有文化品味又有生活烟火气、既好看又好玩的非遗创新展览。自开幕以来,城墙之上灯火通明、榆林老街技艺荟萃、往来游客驻足观看,真是好不热闹。此次年会更是汇聚了203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布局了4800平方米的非遗展馆,一百多个非遗摊铺,充分地绽放出非遗的绚丽色彩、营造出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奋斗和创造的结晶,是各民族各地区深入骨髓的文化积淀。它不仅是我们文化身份的标识,同样也是民族自信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屏障与隔阂。而此次年会弱化了地域差异,其中汇聚了陕西、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区的非遗项目,400余位非遗传承人相聚榆林,实现各地文化交流,从根本上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发展。

非遗文化薪火传承生生不息。我们要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从这些蕴含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吸取力量,坚持文化自信,体现应有的担当,推动文明发展。我们要做非遗文化的普及者,秉持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播理念,努力让更多受众认识和了解年会的非遗项目,实现非遗文化共享理念。

榆林在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和交汇的地方。而榆林的名胜古迹以及革命遗迹本就是人文优势,再加上此次年会为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的庞大舞台,对我市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机遇。文化推动经济,如今正值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很好的起了个头,接下来就是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转化成一个成熟的产业,要探索出符合我市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在充分展现出非遗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创意,让我们一起助力展示非遗文化风采,打开文化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石小艳

本文来源:榆林传媒中心-榆林网编辑:王丹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