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宣传资料
市民乐享健身时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它犹如春风,带来和美与幸福,让城市充满魅力。大街小巷,焕然一新;公园广场,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扮靓城市;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文明行为,蔚然成风;文明气息,拂面而来……如今,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在横山区徐徐展开。
城市因文明而绚丽,生活因文明而美好。自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横山区始终把创文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锚定创建目标,谋思路、强措施、出实招,全力推进创文工作走深走实。
高位推动 真抓实干显决心
“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创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对标对表、凝心聚力,坚决完成好创文迎检这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2022年11月7日,在横山区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暨中央文明办实地测评迎检动员会上,横山区委书记苗玉祥说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榆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横山区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以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持续推动创城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城市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制度的支撑。为此,横山区分解细化全区创文任务,确立了“新旧一起创、城乡同步治、软硬两手抓”的总思路,成立了由区级领导任组长的12个专项工作组,对应牵抓各项工作。建立了区级领导包片包抓“创文”工作机制,将全区4个重点街道、28个重点社区划分为20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区级领导担任片长,同时配备了“创文”联系人、点位联系人、片长联系人等工作人员,结合各片区实际,对应落实“创文”责任单位,“地毯式”摸排各片区点位存在的问题,形成“创文”点位问题台账,并将问题梳理汇总后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横山区将创文与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聚焦树新风、提效能,将全区5个街道、18个镇办及农场、23个重点任务部门单位、27个一般任务部门单位全部纳入“5+X”督查考核范围,组建三个考核组,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别开展督导检查,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实行一日一报送、双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动真碰硬推动全区创文工作提质增效。
靶向用力 创城惠民践初心
加大对主次干道、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商超、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等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开展美化亮化工程……
文明创建,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以人为本,创城惠民,始终是横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变的初心。“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领会政策、吃透要求、形成合力,坚持新区老城一起创、城乡环境同步治、软件硬件两手抓,才能完成创建目标任务。”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贺建湘说。
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横山区聚焦“八大环境”建设要求,锚定实地考察场所涉及全区的10个大类、50个具体点位,紧盯社区小区、集贸市场、学校医院、背街小巷等重要点位,紧盯棚户区改造、街道绿化美化、公益广告宣传、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等关键环节,将创文工作与营商环境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更新管理等工作统筹安排、一体谋划、一体推进。
此外,横山区集中力量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文明新风培育等攻坚提升,总结过去突击式创建的失分教训,努力实现创文工作向常态化创建转变。高标准改造草海则农贸市场,常态化开展市场及周边巡查检查,新设道闸系统以解决人车混行、乱停乱放等问题,下狠功夫彻底根除市场“脏乱差”顽疾。立体式打造草榆路、科创三路等主次干道市容市貌,统一色调、统一规格翻新沿街铺面门头牌匾,全面粉刷翻新破损脏污墙体,利用空闲土地新建临时停车场,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推行老城区出入口环境整治、老旧市场迁建、断头路畅通等群众多年期盼的民生工程,让旧县城有了新活力、新气象。
强化宣传 文明观念润人心
文明无止境,宣传不停步。如今,走在横山区的大街小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市民文明公约等文明知识随时可见、处处可学;户外橱窗、墙体、横幅、展板、电子屏等宣传载体轮番上阵,共同唱响创文“大合唱”,让文明创建走进千家万户。
自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横山区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创新创文宣传方式,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活动宣传等多管齐下,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动创文各项工作的开展。
横山区通过全媒体聚焦创文,积极创新方式和载体,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电子屏滚动宣传、张贴横幅宣传、喷绘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唱响“大合唱”、打好“组合拳”,大张旗鼓开展创文主题宣传,把宣传发动覆盖到千家万户,使“文明有我”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氛围。
同时,创作播出访谈节目《创文在行动》,邀请4个街道、20个重点责任单位负责人走进演播室,为创文深度“把脉”,补短板、抓落实、促提升,全方位、深层次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和人民群众文明程度,确保工作成效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此外,按照“八有标准”实现区镇村三级阵地全覆盖,打造了崇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示范点,带动文明实践活起来、实起来。
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李强(照片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