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第二采气厂作业七区日产天然气量连续11天突破600万方,日均达631万方。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区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完成全年21.1亿方任务目标奠定良好开局。
气井管理持续升级细化。聚焦井多人少、管理难度大的现状,这个区对标气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日跟踪、周分析、月调整”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老井“健康档案”,强化动态分析,细化泡排、柱塞、氮气气举、同步回转等7类排水采气措施。同时,坚持“地质-工程-工艺-地面”一体化,依托智能生产管控系统、智能气井管理分析系统两大平台,达到气井工况判别、分析决策、生产管理智能化,提高气井精细化管理水平。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增产措施5600井次,措施有效率达93.2%,增产气量3000万方以上。通过对726口气井安装井口智能阀,结合常规柱塞225口,实现了气井远程开关的全覆盖,利用气井管理云平台应用,实现了气井数据实时分析、指令远程执行、措施智能调参的智能化管理,井口巡检及作业量降低90%,措施有效率提升10%,实现了气井生产向智能管理转型。
抢占先机新井早发力。面对新井快上的严峻形势,这个区坚持以“重现场、重沟通、重落实”为抓手,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强化措施增产、紧盯新井投产进度,在思想和认识的高度统一下,全力推行全员气井管理,有效调动内操监控、外操运行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气井分析、问题诊断、故障整改等内容,持续提高气井管理水平。同时,密切与产建项目组对接月度投产计划,结合新井投产计划,根据钻试地面进度、接入站点、外协难易等影响因素,提前将待投气井划分梯队,有针对性跟踪对接投产,由易到难、精准发力,确保新井尽早发挥产能。2022年,累计投产气井176口,集气站1座,支线1条,日增产气量达186万,为今年高位起步奠定坚实产量基础。
强化管理提供坚强保障。针对天然气设备运行风险点多、管理难度的特点,这个区坚持从天然气压缩机、丙烷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管理出发,以抓设备维护保养为重点,严控工艺参数,定期检测,健全完善设备台账,做到每一台设备“有档案、有病历”,形成了“全员预防”的设备管理模式。同时,优化完善“123”场站检修模式,统筹部署,推行“网格化”管理,按作业内容、工程项目特点划分检修区域,班子成员分片承包,干部员工卯足干劲,提前筹备年度检修方案编制、材料准备、力量组织等工作,最大限度缩短作业周期,实现了全年影响气量最小化,确保天然气生产安全高效。
当前正值冬季保供的关键时刻,作业七区全体干部员工将继续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持“供绿色能源、献爱国情怀”的愿景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冬季保供和天然气生产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贡献力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讯员 熊良璋 王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