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神木市锦界镇枣稍沟村脱贫户王福明家,金灿灿的玉米整齐地堆放在垛上。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王福明的妻子拿着水瓢给鲜花绿植浇水,一盆盆绿植将整间屋子映衬得充满生机。
养羊成为王福明的“幸福产业”。
“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过上现在这样好的日子,自从成了贫困户,我一直感到脸上无光。如今,我家能摆脱贫困,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65岁的王福明坦言,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白绒山羊的喂养上、放在致富奔小康上。
因妻子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经常需要住院、吃药,为了照顾妻子,王福明只能待在家里种几亩地,入不敷出,家庭十分贫困。“那几年,看着别人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感觉自己家日子过得没有一点希望和奔头,做什么都没有心思,在村里头都抬不起。”王福明回忆说。
2017年,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吹到王福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各级帮扶干部根据王福明家的情况,为他的妻子申请了慢保、大病保险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减轻了看病吃药的负担,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产业扶贫的脱贫路径。2018年,王福明有了工作,负责村内道路保洁,一个月能挣600元工资。
精准扶贫政策让王福明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养羊成为他家的“幸福产业”,政府不仅给王福明家引种了5只羊,2018年还给他奖补了5000元。让王福明幸福的事儿不止这些,原来漏雨的房子也被修缮一新,明亮舒适的房屋让老两口的心情舒畅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还在屋里养起了鲜花绿植。2018年,王福明家收入近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脱贫后的王福明在2020年修缮了羊圈,依靠羊子养殖产业、光伏入股分红和公益性岗位工资,他家一年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如今,他的养殖业也走上正轨,家里的羊已经有近40只,一家人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王福明表示,他将继续扩大自家羊子的养殖规模,也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文图/通讯员白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