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
榆林传媒中心主办
<
>

坚定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道路

发布日期:2020-08-05 16:40
138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我们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省委、市委领导讲话,听取教授的辅导报告,结合对党在延安13年历史的回顾,我更加全面、深刻地领悟了延安精神的内涵,理解了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的孕育和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形势和现实条件。任何一种精神,都是依托于具体的人和事来体现,延安精神就是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优秀政治品质、道德情操、人格风范的凝聚、升华,延安精神在当时延安的众多英雄、模范人物身上都有着原生态的体现,正因为他们生动鲜活的事迹感人至深,所以才让人景仰、崇拜。反过来,当具体的人和事体现出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内涵、价值、追求,与前者(如延安精神)一致,这就是对精神的传承,而弘扬就是要让传承成为行动自觉、价值追求、时代潮流、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与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构筑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这段论述,就是对精神之与时俱进传承和弘扬的最好诠释。上世纪60年代初,大庆石油大会战时期的铁人精神,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时代强音,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震撼力。而大庆石油工人共同的精神品质,又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农业各条战线上,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建设国家的迫切热情与奉献牺牲精神的生动体现。铁人精神就是这个时期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早在建国初年,榆林人民就开始了治沙造林生态防护工程,70年间,榆林森林覆盖率从0.9%提高到33%,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沙区河流每年减少向黄河输送泥沙1.9亿吨,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沙地治理创造了经验、提供了榆林模式。榆林几代人治沙,与大自然做斗争,改变恶劣的生存发展环境,其所展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造福地方的创业精神,就是榆林人民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每一个时代的楷模、每一个时代的先锋,都是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的典型,是在不同时代、不同使命下,延安精神传承和弘扬的现实体现。

坚定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道路,就是要更加坚信延安精神所蕴涵的理想信念、革命意志、人生信仰,用新的典型、新的榜样、新的事实,凸显出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清晰脉络,让更多的人以典型为引领、以榜样为标准,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使命、伟大实践中展现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让延安精神传承和弘扬更有生命力、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使命、时代重任,就是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需要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就是延安精神。坚定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道路,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在坚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工作讲话精神指引的方向、提出的五个方面要求,谋划榆林“十四五”发展,推进“三大目标”实现,在推进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中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建功立业,确保延安精神在榆林传承和弘扬见人见事,用榆林实践丰富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是党最具政治性、革命性、创造性的元精神,任何时代,坚定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道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无往不胜。

孟光智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贺杰慧

微信阅读

手机阅读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