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持经济稳中向好
严格落实各类奖补措施和清费降税政策,全年减免企业税额185.1亿元,新培育“五上”企业261户,规模以上工业直报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落后煤炭产能135万吨,淘汰落后煤电产能18万千瓦。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重点项目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储备项目投资规模达到6077亿元。成立市招商委员会,出台12个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山东信发循环经济产业园、深圳三科农商智慧城等一批骨干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81.37亿元,增长25.4%。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将防控金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由10.05%下降到4.78%,妥善化解了一批政府性债务风险点,区域金融生态大幅改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攻坚”和食药安全“雷霆行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较大食品药械安全事件。全年扶贫领域投入资金90.9亿元,认真落实“八个一批”政策措施,11.69万人脱贫、432个贫困村退出,绥德、米脂、吴堡3个计划摘帽县完成市级核查。狠抓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4%,1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完成营造林面积74.5万亩。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批创新平台落户榆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户,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完成千亿元新能源和多晶硅规划编制,新能源新增装机53万千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16条”,设立6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新增山地苹果11.9万亩,引进5户国内百强农业龙头企业,粮食总产量达266万吨,创历史新高。成功申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绥德无车承运试点投入运营,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和行政村直接通邮率均达100%。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4%和33%,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544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12345便民热线,43项收费目录清单、15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向社会公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同比增长20.3%。产业园区数量由44个整合到23个。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首轮募资40亿元。全年完成电力直接交易100.8亿度,增长43%。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零基”预算制度全面推行,榆林农商行加快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高质量举办第十三届榆林国际煤博会。榆阳机场扩建飞行区建成投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9万人次。扬榆协作成效显著,呼包鄂榆城市群合作日益紧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762万美元,增长25%。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完成第五版城市总规纲要、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和古城保护修建性详规编制。科创新城启动建设,“四馆两中心”全面开工,一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52个市政项目扎实推进,万达广场建成投运,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有序推进。4条国省公路建成通车,绥延高速完成投资34.5亿元。出台支持大柳塔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型发展意见,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3个省考重点镇完成投资26.2亿元。完成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安排市级专项资金10亿元,首批20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1013个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倾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
全年民生支出5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9%。教师工资提高15%用于绩效考核,引进北师大、陕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城区23个校建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全市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45%,创历史最好水平。与省内10所知名医院合作建立12个专科联盟,市精神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2.3万人,建成全省首个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中心。新建农村幸福院423个、覆盖率提高到42%。实现县级数字影院和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站室全覆盖,陕北民歌博物馆建成开放。省十六运取得奖牌榜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申办省十七运,举办首届榆林国际马拉松赛。依法侦办了一批影响恶劣的涉黑涉恶和新闻敲诈勒索案件。